政府采购空调网_空调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节能补贴拉低空调协议价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贾静龙  发布于:2012-06-15 11:04: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节能补贴引发<a href=http://kongtiao.caigou2003.com/minyongkongdi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家用空调</a>降价潮。相关部门近期应加强协议供货价格监管力度

节能补贴引发家用空调降价潮。相关部门近期应加强协议供货价格监管力度


江苏省空调协议供货同类产品价格对比


11111111_副本

摄影 制表/贾静龙



  进入夏季,空调需求渐旺,产品价格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受《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气调节器推广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的影响,空调零售业掀起一轮降价狂潮。在空调零售市场调价影响下,这股降价狂潮也开始席卷到政府采购尤其空调协议供货之中。

  美的中国营销总部全国空调协议供货负责人祝大川向《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透露,在《实施细则》推行后,美的已经完成了内部空调产品的调价工作,并接到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通知,对刚刚中标的产品进行调价。从近日完成的江苏省2012年第3期协议供货空调产品中标结果对比发现,同类产品出现100元~412元降幅,基本与补贴额度相当。

  采购单位享受补贴存质疑

  实施细则及节能产品推广目录公布后,行业始终存在两种声音,乐观与悲观并存。但无论如何,政策对调整节能产品结构及降低售价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各种促销活动已伴随政策实施到来。

  不过,这场零售领域的盛宴却给政府市场带来疑惑。“政府用户能否与普通消费者一样享有补贴优惠政策呢?”获知节能家电迎来财政补贴,一位急需购买空调的采购单位代表随即有了疑问。

  根据《实施细则》要求,在“补贴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中,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签署已获得补贴并承诺配合有关检查后,推广企业才能及时将补贴资金兑付给消费者。

  某政府采购中心空调协议供货项目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当他通知中标企业根据补贴政策要求对所中标产品进行降价后,碰了个“软钉子”。“中标供应商认为政府用户与消费者不同,并无把握通过补贴申请程序,拒绝对中标产品进行降价。”他说。

  在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中,政府用户被边缘化并非第一次,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后,政府用户曾遇到同样的问题,由于政府用户与普通消费者不同,相当多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存在困难,且旧产品涉及国有资产报废流程与现有以旧换新冲突等问题,政府用户想享受财政补贴有一定难度。

  程序上并未拒绝政府用户

  与一些试图利用规则拒绝降价的企业不同,志高、美的等企业协议供货负责人给出了另外的答案。在志高空调政府采购部部长张是斌看来,政府用户能否获得补贴,仍然需要从申请程序上找答案。

  “最关键的是政策中有没有限制购买节能产品的数量。”张是斌表示,从《实施细则》具体内容来看,节能惠民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有一点最大的不同,体现在购买产品数量的限制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并没有限制一个人购买节能空调的数量,因此企业应该可以利用项目负责人相关资料,依据法定程序申请补贴。”

  “若按《实施细则》要求,消费者购买空调后,须等3~6个月才有可能获得补贴,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都是先行垫付补贴资金。”祝大川表示,实施细则和推广目录公布后,美的已经完成了内部产品的调价工作,只要是推广目录内空调产品,无论个人还是政府用户都可以享受获得补贴之后的价格。

  近期宜督促供应商调价

  受炎热天气影响,夏季是空调销售旺季,同样是价格波动起伏较大的一个时期。因此,空调协议供货内产品价格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履约效果。《实施细则》的实施,是否对协议供货价格产生了实质影响?

  江苏省空调协议供货恰逢政策实施后招标,通过新老项目同类产品价格对比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对比定速和变频1P挂机、5P柜机可以看到,同类产品价格差在100元~412元之间,基本与180元~400元的补贴持平。

  补贴政策引起了企业内部调价,但同样可以看到,即使有严格的控制措施,企业仍然存在调价不及时现象。同样是江苏省空调协议供货,当期协议供货因不调价被屏蔽的产品已达到了近50款,占到了全部产品的三分之一。

  业内人士建议,补贴政策引发了协议供货价格的起伏,管理部门应及时对企业违规行为进行查处,杜绝违规供应商的侥幸心理。

  短  评

  以制度规范采购行为

  对于一个熟悉银行信用规则的人,如果他拥有信用卡,同时近期又有可能申请房贷,那么他就会对还款时间格外注意,精心维护自己的信用等级,以防因小失大。这是因为个人信用不会因为银行不同而改变。

  对违规供应商处理同样应当借鉴这种信用管理模式。据了解,目前各地空调协议供货对违规供应商管理五花八门,但一般处罚措施只局限于当期和下期协议供货,且不同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这使得供应商对违规处罚并不在乎,违规行为也就屡禁不止。

  目前,上海、安徽等地已将供应商信用纳入评标考评标准,这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不过,各地区在供应商诚信库建立上还缺乏互通性,缺少信息之间的共享,这就对全国性的品牌缺乏约束力。

  政府采购规模扩大、项目增多,各供应商在大错不犯的前提下小错不断,通过政府采购信用建设有意识引导供应商规范自身采购行为,才能提高政府采购的履约质量。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