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空调网_空调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临沂:发冬季清洁取暖专项规划 2022年全覆盖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王泓钧  发布于:2019-01-10 16:56:37  来源:沂蒙晚报
    从临沂市发改委获悉,近日,《临沂市冬季清洁取暖专项规划(2018-2022)》发布。规划指出:
 
    城市建成区到2020年,清洁取暖率达到85%,到2022年,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
 
    县城和城乡接合部到2020年,清洁取暖率达到75%,到2022年,清洁取暖率达到90%;
 
    农村地区到2020年,清洁取暖率达到50%;到2022年,清洁取暖率达到70%。
 
    规划以城市建成区和城乡接合部为重点,统筹解决西北片区(木业城)、北部新城(高铁片区)、河东片区(生态城)、罗庄片区(罗庄经开区)、临港片区(临港)清洁取暖问题,合理规划热源布置,同时兼顾“蒙山——沂河”城市大气通道畅通。热源跨区域方面,研究论证费县热源东引、不锈钢基地热源西引。规划将保持现有热源规模,充分挖掘供热潜力,在不增容基础上扩大供热范围作为实施的重中之重。
 
    规划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多能互补,分类梯次推进城市建成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充分利用城市建成区周边工业企业余热,切实做到生产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临沂市农业大市优势,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采用生物质取暖技术解决农村地区分散取暖,鼓励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区域性生物质加工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加快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的同时,积极推进天然气、电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城乡清洁取暖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城市建成区总建筑面积8260万平方米,清洁取暖面积6429万平方米,清洁取暖率77.8%,集中供热普及率71.5%;市内五区所辖农村清洁取暖户数32.5万户,清洁取暖户数9.5万户,清洁取暖率29.4%;我市其他区县总建筑面积7016万平方米,清洁取暖面积4306万平方米,清洁取暖率66.1%,集中供热普及率61.4%;我市其他区县农村地区总取暖户数131万户,清洁取暖户数6.2万户,清洁取暖率为4.8%,清洁取暖率低。
 
    相关链接
 
    “十字方针”施策未来清洁取暖 2022年城市建成区建筑节能改造70%
 
    根据规划,我市按照“全面摸底、统一规划、明确目标、整体推进、分类施策,示范引领”的原则,确立了我市未来清洁取暖技术的“十字方针”总体实施策略。规划至2020年,临沂市内五区所辖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至2022年,临沂市内五区所辖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城市建成区建筑节能改造规划至2022年的指标为70%。
 
    “拆”——实施燃煤锅炉淘汰暨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应拆尽拆、应改尽改的原则,拆除所有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扩”——对燃煤热电联产和大型燃煤锅炉房项目,仍作为大中型城市集中供热基础热源,应充分利用存量机组的供热能力,扩大供热范围,鼓励进行乏汽供热改造及烟气回收改造。
 
    “引”——根据我市供暖热源现状、热网和热负荷空间分布和发展规划,引入周边热力补充,充分利用集中热源存量供暖资源,加快集中供热管网向城乡接合部、周边小城镇及农村地区延伸覆盖,扩大集中供暖覆盖范围。
 
    “联”——实施区域能源互联网高效供暖项目,形成一张热网、多个热源、供需协调、市场运行的供暖格局。
 
    “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有效利用工业余热资源,提高生物质热电联产新建项目环保水平,实现超低排放。改革更换供暖方式,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实施中深层地热、浅层地热(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河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区域性供热手段作为区域供热的有效补充,降低对常规能源依赖。
 
    “耦”——城市建成区、各县(区)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含中心镇镇区)以集中供热(县城区和城乡结合部适度发展生物质能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区域供热和工业余热为辅,分散供热为补充。全市做到多能互补、耦合联供、清洁高效。
 
    “提”——加快供暖老旧管网设施改造,提高供热输配系统效率,进一步降低跑冒滴漏。
 
    “改”——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对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达到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降低耗热需求。同时,进一步深化供热计量改革。
 
    “替”——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在广大农村地区,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因地制宜在取暖季实施以电替煤、以天然气替煤,探索以规模化沼气替煤,实现散煤销号清零。必要时,实施洁净型煤过渡。
 
    “调”——积极协调做好气源保障、电力供应,完善电网、气网格局。财政上强化“价格治霾”体系,制度上切实落实保障。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