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企业考察变旅游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七天 发布于:2012-11-12 11:51:24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市场调研是做好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的重要一环。由于政府采购的货物、工程、服务种类繁多,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负责人并不能精通每一类产品的品牌、性能、配置、价格等情况。
在市场调研过程中,一般有前期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自行深入市场调研,召集专家进行项目论证、直接向潜在供应商了解情况以及前往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由于前往企业考察可以直观了解其生产工艺、管理制度、财务状态等,在大金额项目中往往会被采用。但由于政府采购项目竞争日益激烈,并且集采机构具有严格的廉洁自律要求,"企业考察"却成为企业"公关"采购人、评标专家的一种方式。
日前,空调企业A负责人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现在正在参与某高校一个200台左右的家用空调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没有特殊要求的常规项目,市场上的零售产品就可以满足需求。但在现场踏勘时,采购人代表却提出:希望前往公司总部对产品进行考察,并欲盖弥彰地再三强调:"并不是想去旅游。"这让企业有些为难,因为他从侧面了解到,同样是这个人操作的电视项目,他去K企业"考察"后,最后果然由K企业中标。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近期某空调协议供货项目中,一直无法中标的空调企业B终于在多个品目中入围。B企业负责人向笔者坦承,中标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向评标专家做了一些"公关"工作。"我们也没有办法,听说有的企业以'考察'的名义邀请评标专家前去欧洲旅游,当地评标专家的倾向性太明显了。"这位负责人谈起此事颇有些无奈。
显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对采购人、评标专家尚缺乏约束力。虽然集采机构一直强化完善廉政建设,如分段式管理、不单独与供应商见面等,但在采购人、评标专家环节由于缺少强力的约束机制,使得个别企业乘虚而入。
可以想象,通过这种方式选取中标企业,如何能保障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因此,在政府采购中,不仅需要从法律层面完善采购人、评标专家的权责关系,同样也考验着集采机构的招标水平。
针对以上情况,国采空调协议供货项目招标方式值得借鉴。自2009年京内、京外中央单位统一实行空调协议供货后,招标条款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去主观化",2012年国采空调协议供货招标条款已找不到任何主观分,"优、良、差"已被非是即否的量化标准所代替,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企业考察"原本是验证投标人招标文件内容是否真实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却在一些人的操作下偏离了设计的初衷。就目前而言,就需要集中采购机构通过编制招标文件等方式,杜绝评标的人为因素,防止个别企业鱼目混珠,确保中标结果公平、公正。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四举措应对空调投标报价漏项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广西科联招标中心关于桂林医学院临桂新校区图书馆、科学实验中心楼中央空调安装工程项目(GXZC2016-G2-0697-KLZB)公开招标公告
- 江西好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关于(江西省)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空调设备采购项目(采购编号:HW16001-1)竞争性磋商采购公告
- 丰润区人民医院改建工程(制冷机组平台)施工招标公告
- 莆田学院学生宿舍空调租赁服务招标公告
- 上海市体育宫空调改造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
- 抚州国宏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关于宜黄县实验小学新区空调设备项目采购公告(第二次)
- 市政府管理局机关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楼中央空调改造项目招标公告
- 泉州市聚宝城南文化发展中心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中心展馆中央空调及户外喷雾系统工程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空调及空调配电安装工程招标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空调设备采购(重)公开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