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空调网_空调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现金补贴政策成“鸡肋”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七天  发布于:2012-10-29 13:30: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到今年年底,为期四年的家电下乡政策已走到尽头。"补贴政策是否延续?"成为近期相关部门及企业热议的话题。在相关部门召集主流企业征求意见后发现,虽然2012年家电行业销售下滑,但主流企业对"政策补贴"的热情却在降低,有消息称,海尔、格力、美的、海信等主流企业均表示了反对意见。

    在主流企业看来,经过四年来多轮刺激政策出台,市场需求已基本释放,新政策出台对行业拉动作用有限,反而会因"过度保护"使产品降低市场竞争力,期望使行业尽快回到市场自由竞争的轨道上来。

    众所周知,补贴政策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实施四年后,由于推广高能效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社会节能意识等目的基本达到,消费需求透支严重带来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经营节奏。

    以"节能惠民"政策为例,2012年6月,时隔一年之后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再次对高能效空调进行补贴,补贴的范围和力度都有所扩大,但一直到8月空调销售旺季结束,补贴政策并未对市场带来显着的提升效果,反而让空调企业有些"手忙脚乱"。

    这是由于为应对5月之后的销售旺季,空调产品渠道铺货多集中在3~4月份。虽然当时就传出"节能惠民"政策有望对空调产品再次进行补贴,但并未有权威部门出面确认。

    由于一二级能效产品多属于企业的高端产品,因此当"节能惠民"政策在空调销售旺季到来时公布后,多数企业只能用现有的高能效产品参与认证,从而"节能惠民"高能效空调价格偏高,并未使政策的刺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此外,主流企业从刺激政策中获益颇多,但中小企业同样"获益匪浅"。有媒体报道,由于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产生了这样一批中小企业:它们通过与行业协会串通,获取中标资格;由于家电下乡标识卡是企业自主申报,这些中小企业便通过销售标识卡获益。据悉,这样的中标企业完全依靠"造假"骗取国家补贴,实际没有任何产品和销售渠道。

    目前,在多轮家电刺激政策实施后,经过30年"大浪淘沙"并已高度集中的家电行业开始又涌现出一批特殊的中小企业,它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相应的销售渠道做支撑,或依靠贴牌生存,或制假造假,影响着家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由于城乡家电消费需求回落、政策效应递减后,很多中小企业已开始垂死挣扎。政策补贴已经成为"鸡肋",大企业食之无味,小企业弃之可惜。家电行业摆脱政策依赖,势在必行。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