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空调网_空调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有多少人认识真正的新风系统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  发布于:2017-04-19 19:47:46  来源:互联网
    新风系统是一种新型室内通风排气设备,属于开放式的循环系统,让人们在室内也可以呼吸到新鲜、干净、高品质的空气。新风系统是由风机、进风口、排风口及各种管道和接头组成。安装在吊顶内的风机通过管道与一系列的排风口相连,风机启动,室内受污染的空气经排风口及风机排往室外,使室内形成负压,室外新鲜空气便经安装在窗框上方(窗框与墙体之间)的进风口进入室内,从而使室内人员可呼吸到高品质的新鲜空气。
 
有多少人??真正的认识新风系统!!
 
    中文名:新风系统
 
    组成:新风换气机、管道、风口
 
    原理:空气流动场,高效过滤通风,互换空气
 
    外文名:Fresh air system
 
    作用:主要用于室内空气净化、通风
 
    概况

    1、原理
 
    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实施方案是:采用高压头、大流量小功率直流高速无刷电机带动离心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由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新风机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经新风机过滤、灭毒、杀菌、增氧、预热(冬天)。排风经过主机时与新风进行热回收交换,回收大部分能量通过新风送回室内。借用大范围形成洁净空间的方案,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是洁净的。以此达到室内空气净化环境的目的。
 
    2、背景
 
    在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在讲究质量和能源节约的国家里,**新风系统(VMC)存在至今已有50年历史了。70年代西班牙90%以上的新建住宅中装用VMC系统。1989年美国ASHRAE制定了“室内空气品质通风规范”。在德国,住宅通风系统已经与建筑物溶为一体,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欧盟统一了住宅通风标准。
 
    在中国,2002年1月1日室内空气污染控制规范诞生。非典、禽流感、肺结核等疾病的发生,使全世界对室内空气质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3、优势
 
    1)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2)避免 “空调病”;
 
    3)避免室内家具、衣物发霉;
 
    4)清除室内装饰后长期缓释的有害气体,利于人体健康;
 
    5)调节室内湿度,节省取暖费用;
 
    6)有效排除室内各种细菌、病毒;
 
    7)超静音。
 
    4、类型

    1、单向流新风系统
 
    单向流系统是基于机械式通风系统三大原则的**机械式排风与自然进风结合而形成的多元化通风系统,由风机、进风口、排风口及各种管道和接头组成的。安装在吊顶内的风机通过管道与一系列的排风口相连,风机启动,室内混浊的空气经安装在室内的吸风口通过风机排出室外,在室内形成几个有效的负压区,室内空气持续不断的向负压区流动并排出室外,室外新鲜空气由安装在窗框上方(窗框与墙体之间)的进风口不断的向室内补充,从而使您一直呼吸到高品质的新鲜空气。该新风系统的送风系统,但无须送风管道的连接,而排风管道一般安装于过道、卫生间等通常有吊顶的地方,基本上不额外占用空间。
 
    2、双向流新风系统
 
    双向流新风系统是基于机械式通风系统三大原则的**机械式送、排风系统,并且是对单向流新风系统有效的补充。在双向流系统的设计中排风主机与室内排风口的位置与单向流分布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双向流系统中的新风是由新风主机送入。新风主机通过管道与室内的空气分布器相连接,新风主机不断的把室外新风通过管道送入室内,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新鲜、有质量的空气。排风口与新风口都带有风量调节阀,通过主机的动力排与送来实现室内通风换气。
 
    3、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是基于双向流新风系统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送排风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和双向流相同,不同的是送风和排风由一台主机完成,而且主机内部加了一个热交换模块,可快速吸热和放热,保证了与空气之间充分的热交换。排出室外的空气和送进室内的新风在这个全热交换装置里进行换热,从而达到回收冷量、热量的目的,节约了空调能源,在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4、地送风系统

    新风改造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因此越接近地面含氧量越低,从节能方面来考虑,将新风系统安装在地面会得到更好的通风效果。从地板或墙底部送风口或上送风口所送冷风在地板表面上扩散开来,形成有组织的气流组织;并且在热源周围形成浮力尾流带走热量。由于风速较低,气流组织紊动平缓,没有大的涡流,因而室内工作区空气温度在水平方向上比较一致,而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层高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由热源产生向上的尾流不仅可以带走热负荷,也将污浊的空气从工作区带到室内上方,由设在顶部的排风口排出。底部风口送出的新风,余热及污染物在浮力及气流组织的驱动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所以地送风新风系统能在室内工作区提供良好的空气品质。
 
    地送风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一般适用于污染源与发热源相关的场所,且层高不低于2.5m,此时污浊空气才易于被浮力尾流带走;对房间的设计冷负荷也有一个上限,目前的研究表明,如果有足够的空间来大型送风散流装置的话,房间冷负荷可达120w/㎡,房间冷负荷过大,置换通风的动力能耗将显著加大,经济性下降;另外地送风装置占地、占空间的矛盾也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根据新风系统安装环境的不同,选用的新风系统也会有些差异,只有选择适合自家的新风系统,才能达到最好的交换空气效果。
 
    5 应用
 
    新风系统应用范围:凡是有人长时间在其中活动、并且房间通风不畅的,有必要使用新风系统。
 
    归结起来,户式新风系统(采用负压通风方式)适合用在换气次数较少的公寓、别墅、婴儿房等小空间场所;对于人群密集、活动较多、换气次数较多的KTV、网吧等娱乐场所;机房、宾馆、商场、工厂、写字楼、餐馆、银行、教室、幼儿园、医院病房等场所,最好使用新风机组,因为换气次数多,能量损失多,需要使用热回收新风系统。
 
    功能
 
    第一,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新室内由于居住及生活过程而污染了的空气,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达到某一最低标准的水平。
 
    第二种功能是增加体内散热及防止由皮肤**引起的不舒适,此类通风可称为热舒适通风。
 
    第三种功能是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构件降温,此类通风名为建筑的降温通风。
 
    分类
 
    按通风动力分类: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按照通风服务范围: 全面通风 、局部通风;
 
    按气流方向分类:送(进)、排风(烟);
 
    按通风目的分类: 一般换气通风、热风供暖、排毒与除尘、事故通风、防护式通风、建筑防排烟等;
 
    按动力所处的位置分类: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布式。

    顶送风兰舍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开窗通风
 
    开窗会导致气流紊乱,可能把卫生间和厨房的异味带入客厅和卧室;卫生间竖井可能产生异味“倒灌”现象;室外空气夹带大量室外的尘埃,影响室内清洁卫生;还有无法避免令人烦躁的噪音;采暖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电量的浪费。鉴于以上原因,采用开窗的方式通风,您的生活品质将会大打折扣。
 
    排气扇通风
 
    换气扇无法连续排除室内异味,满足不了室内新风的置换需求;容易损坏,后期维修费用增大;不能连续不断地通风换气;噪音较大;没有新风导入时,排风阻力增大,效果不好。即使没有以上缺点,考虑到排风扇风量小,作用范围有限,您也不可能在每个房间都装排气扇,即使装了也达不到效果。排气扇只能实现局部短时间的排气,没有组织合理的压力场和气流路径,因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气置换。并且排气扇不能24小时持续运转,排气扇噪音很大。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空气置换,一定要专业的系统才行!
 
    带有部分新风的空调:壁挂式空调所接受的空气来自空调本身,房间和空调机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有的略带新风的**空调,是新风在室内已形成正压区域难以继续送风;排风口处细菌大量繁殖,尤其是冬天,空调口的温度更是细菌的温床;无法达到室内外空气进行充分交换的目的,而且价格高于普通空调。
 
    普通管道送风
 
    不易控制各个风口风量,无法根据个体需求改变送风;污浊空气不能迅速排出,将造成污染;没有通风路径,气流组织不佳;没有排风,因此新风在已成正压区域难以送入;噪音较大;寿命短,不能满足连续通风的要求。跟新风系统比,就是游击队跟正规军的区别。
 
    空气净化设备
 
    A、空气净化器:只能吸附空气中灰尘等颗粒物,无法消除有害分子,即使反复处理,效果依然很差。
 
    B、空气杀毒剂、空气清新剂:在室内**后,与原来的污浊空气混合,相当于给室内涂上了“伪装”,麻痹人的鼻子,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不但治不了室内空气污染,而且还会二次污染,使室内空气更遭,其中的氟利昂还是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者。
 
    C、负离子发生器:运行时负离子很容易被异性电荷中和掉,即使不被中和掉的负离子也只有消毒杀菌作用,对于甲醛等有害气体分子无清除效果。
 
    D、空气透析系统:空气透析系统运作时噪音低,利用排风机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再用引风机将室外空气通过送风管道引入室内,经过高温杀菌、过滤网过滤等技术实现空气净化,并将净化后的空气送达至每个房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